拯救“濒危”的中国啤酒大麦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4年04月23日 浏览量:65522

濒危物种的由来,往往是由人类的不当活动、气候变化和外来入侵物种的蔓延等外部因素造成。

拯救“濒危”的中国啤酒大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产啤酒大麦也面临着农民不愿种植的极大风险,但不是因为气候环境变化,而是经济效益不足造成。

拯救“濒危”的中国啤酒大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现在国产啤酒大麦越来越少,资源储备已到非常低的阶段,处于‘濒危’状态了,很急迫!”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早在2021年疾呼。

大麦虽不是野生种群,但在中国啤酒产业链中是生命之源。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元月披露,我国啤酒大麦的使用量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至530万吨。但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产啤酒大麦年产量只有90万至120万吨,且种植面积还在缩减。

缺口只能靠大量进口。海关统计,去年,随着全球大麦供应价格下降,澳大利亚大麦结束“双反”措施,我国进口大麦高达1132万吨,比2022年几乎翻了一倍。这也是继2015年、2021年后,我国进口大麦第三次突破1000万吨。

“现在拿钱能买到国外的麦子。要是有一天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实行封锁,拿钱都买不到了呢?”元月不无担心。

除了种得少,国产啤麦还面临着品质不佳、均一性不够等痛点。

如何拯救“濒危”的中国啤酒大麦?

今年3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酒业ESG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华润啤酒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经理刘夏凛表示,截至去年,华润啤酒携手科研机构、产业链企业,已在内蒙古、苏北地区开展了6000亩大麦的标准化试点种植和制麦。

田间地头的第一次“握手”

2023年8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拉布大林农场新力队6号地,风吹麦浪。

在大面积金黄的麦地里,一条白色的线条在蓝天白云下流动,一辆辆轿车从四面八方赶来。车上的人有全国各地科研所的专家,有协会、农场、农垦集团、麦芽厂和啤酒厂的代表。

拉布大林农场特意收割了几垄麦子,迎接这次前所未有的聚会。

中国啤酒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华润啤酒和以种植啤麦为主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签下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

这是田间地头的第一次“握手”。拉布大林农场总经理边新生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农垦集团早在2007年、2008年开始种啤麦,和永顺泰、青啤麦芽厂、中粮集团麦芽厂都有合作。后来啤麦种得少了,合作也少了。农垦集团和啤酒厂合作,还是第一次。”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中国啤酒产业这些年走了一条捷径,用进口大麦取代了国产大麦,把产业链做短了!

“完整的产业链才是中国目前竞争的最大法宝。”侯孝海曾在2021年在成都召开的国产啤酒大麦产业研讨会(下称成都会议)上振臂高呼,中国的高铁为什么强大到可以输出?因为整个产业链制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

“啤酒产业链上的企业却连坐在一起的机会都很少。这是中国啤酒产业的悲哀!”侯孝海说,大麦种植基地和农户、麦芽企业、啤酒企业还没有形成命运共同体,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事,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连原料端都受制于人。

一瓶啤酒的完整产业链应该是这样的。科研院所通过育种,把好的大麦品种给农业生产者,指导农垦集团或农户按标准科学种植。种好的大麦被送到麦芽厂,按照啤酒生产企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加工。用大麦制成的麦芽被送到啤酒厂作为原料。啤酒厂生产出啤酒。

由此可见,科研院所、农户或种植企业、麦芽厂、包材供应商、啤酒企业都是啤酒产业链上的链条。

“2008年左右,国产啤麦的使用量远远超过进口啤酒,但窗口期一闪而过,中国啤酒产业链上下都没有引起重视。”元月回忆道。华润雪花啤酒采购总监李辉说,那一年国产啤麦有300多万吨,之后就下降到2016年、2017年的40万—50万吨,大幅减少。

同期,进口大麦总体呈大幅攀升之势,但波动剧烈。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有3个年份的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2015年、2021年和2023年),2个年份超过800万吨(2017年和2020年),其他年份为500万至700万吨。除了做饲料,进口大麦至少有1/3做了啤麦。

品质好、价格低的进口大麦成为了各大啤酒厂的“主粮”,中国啤酒产业链就缩短为进口大麦或进口麦芽—麦芽厂—啤酒厂。

产业链上“尸横遍野”。中国啤麦种植面积严重萎缩,麦芽厂从高峰期的70多家萎缩到六七家艰难生存。曾经不少啤酒厂有麦芽厂,但随着国产啤麦用量减少,大部分麦芽厂倒闭并被剥离。2017年,因为每年要支付500多万元,重庆啤酒也撑不住了,发公告将旗下位于甘肃的金山麦芽厂转让出去。

一场国际贸易打败了中国本土原料,让国产啤麦变得“濒危”。

“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国际大麦价格不确定,供应也不确定;从产业链需求来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竟然在啤酒重要原料方面没有任何的地位和话语权,产业处于两极分化的落后阶段,非常不利。”侯孝海说,产业链布局思维是中国啤酒业目前最重要、最紧迫所在。

如何从源头上做好啤酒?

啤酒大麦是啤酒生命之源,麦芽品质直接影响啤酒品质。麦芽是大麦的果实发芽而成。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郝建秦介绍,麦芽提供发酵用糖原,啤酒的颜值始于麦芽,还有泡沫的细腻和持久程度,香气是否突出都取决于麦芽。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麦芽间的籽粒大小要相同,优质大麦浸出率要达到82%左右才能制麦。

麦芽品质则是由大麦决定的。按照啤酒大麦国标(GB/T7416-2008),啤酒大麦是经一定程序认定的,适用于制麦和啤酒酿造的二棱大麦及多棱大麦。

“啤酒大麦的种植管理难度高。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生产,更重要的是品质要好,和种子的要求一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郭刚刚说。

郝建秦说,掰开大麦籽粒的皮壳,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发芽器官胚。三天发芽率可以验证大麦籽粒发芽能力,7天发芽率验证发芽整齐程度。籽粒大小、蛋白质含量、发芽率都是啤酒大麦的关键指标。

既然大麦多地都能种植,为什么偏偏中国的大麦主要依赖进口?是大麦的品种不好?土地气候不适宜还是种植技术不够?

3月16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酒业ESG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华润啤酒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经理刘夏凛说,根据对我国大麦优势产区东北、西北、苏北的实地调研发现,真正导致国产大麦品质不佳的,其实是一些产业链上的断点和堵点。

比如在育种环节,因为价格不高,农民常常使用自留种,导致了品种的退化和混杂;希望产量高,使用化肥就超标,导致大麦整体品质衰减。在收获环节,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混杂导致大麦的均一性比较差,最终导致国产大麦的竞争力削弱。

相比育种的长周期,推行种植标准化,是拯救“濒危”的国产啤麦迫在眉睫的办法。

优质优价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

问题来了。上游种植标准化的积极性从何而来?

“我们评估,当国内大麦的收购价稳定在1.1元/斤以上,同等条件下,农民愿意种大麦替代小麦,因为小麦更耗水,人工成本也高。但过去几年,国际市场上的大麦价格低于这个价,谁愿意来种大麦?”郭刚刚说,俄乌冲突推高了全球大麦供应价格,达1.6—1.8元/斤。但去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大麦价格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高点后又逐渐下降。

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稳定性不够,最终影响了国内种植大麦的积极性。“要增强每年国内大麦需求缺口的预判性,麦芽厂提前给农户下订单,就要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市场问题。”郭刚刚说。

稳定的收购价显得至关重要。

抓住价格这个牛鼻子后,华润啤酒从2022年开始,对啤酒麦芽实行“优质优价”的保护机制,从以前1个质量标准调整为3个,提高了麦芽收购价格。“好价格同时提升了上游种植者的意愿和对品质的严格把关。”刘夏凛说。

由此,啤酒产业的供应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麦大量进口中国前,啤酒产业供应环节各行其是。进口大麦占主导后,产业链缩短。如今,啤酒工业反哺农业,新的供应链体系形成——增加了啤酒企业对啤麦生产基地投入和科研机构指导种植者的利益链条。

整个产业链上的积极性终于被调动起来了!

呼伦贝尔集团拉布大林农场总畜牧师吴国志说,农垦集团和华润啤酒合作的标准化实验基地有14个地块,总面积近2828亩。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农场平均海拔600多米,气候适宜,光照充足。这里的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呼伦贝尔集团就以啤麦优质育种为主要目标,提高发芽率,解决抗旱、抗病虫害等技术难题。

“只要有一家啤酒企业愿意从啤酒大麦种植环节抓起,我们愿意拿出整个体系来配套!”郭刚刚说。

如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黑龙江农科院等已和华润啤酒达成合作,多方合力推动国产啤酒大麦振兴。

和华润集团签约时,呼伦贝尔春蕾麦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学生当场感叹,公司2008年成立,一直处于发展低谷期,更多是挣扎。2022年,国产麦芽首次采用优质优价机制,不过分追求询价机制,这是对国产大麦产业的“解放”。

在贸易全球化的时代,大力发展国产啤麦是不是背道而驰?答案是否定的。

李辉从贸易采购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中国有自己酿造啤酒的麦子,就不会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保证了供应链安全;其次,原料就近供应有相对的成本优势;第三,啤酒企业第一时间知道麦子的长势、产量趋势和品质状况,可及时作出判断调整。

“国内国外两个渠道互补。雪花啤酒每年的麦芽采购量在80万—100万吨,现在国产麦芽只占10%左右,西北、苏北和内蒙三大产区采购量基本各占企业国产麦芽采购量的30%。有的啤酒品种共用国产和进口麦芽,我们希望通过种植标准化,把国产麦芽提高到40万吨的采购量,这样才能更好抵御原料风险。”

去年,雪花啤酒在内蒙和苏北地区开展了6000亩大麦的试点种植和制麦。刘夏凛介绍,今年,雪花啤酒在以上地区的种植面积将超过5万亩。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介绍,去年,百威亚太推出全球首款有机啤酒,也采用了国产大麦制成的有机麦芽。

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钟俊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啤酒大麦标准化种植希望最终形成行业标准,全行业共享共用。

郭刚刚表示,如果五大啤酒集团每家的国产麦芽采购量稳定在20万—30万吨,就可逐渐改变啤麦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甚至超过进口量。

“中国啤麦走标准化道路后,伴随着研发能力的增强,让澳大利亚种我们要的大麦品种,可以不?”他说。